8月14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写意——方建勋书法篆刻展”开幕式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展厅,展期自8月14日至8月18日。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政委、中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方向先生
全国人大原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将,白文奇先生
北京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先生
清华大学前新雅书院院长、著名学者甘阳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原所长)李兰女士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吴文学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
北京市政府参事室参事于平女士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马建钧先生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先生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先生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夏中南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肖文飞先生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专职研究员赵际芳女士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司徒剑萍女士
荣宝斋美术馆馆长王祥北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杜浩先生
人文艺术学者、《庭山造园》频道创始人庭山先生
《荣宝斋》期刊主编 李向阳先生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吴国宝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任君伟先生
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资深责任编辑郝志坚先生
著名画家王小椿先生
唯楚天成艺术教育创始人汤楚群先生
今天到场的还有方建勋先生的朋友和学生300余人。
北京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
杜飞进先生致辞。他说,方老师不仅是我的浙江同乡、北大校友,更是我接触书法艺术的引路人。方建勋书法篆刻的艺术特点在我看来可以总结为四个字:正、变、新、文。所谓“正”就是路子正,气息正,坚守传统正道。所谓“变”就是不重复,风格多样。所谓“新”就是探索书法的新表现与新美感。所谓“文”就是优雅有书卷气。建勋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优秀的学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品蕴涵了一种书卷气。特别是展出的手稿部分,信手拈来,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美感价值,这体现了作为一个书法研究者的基本素养。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吴洪亮先生代表北京画院欢迎大家在这美好的初秋相聚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吴院长说,北京画院的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首任院长叶恭绰都是书法大家,但我们美术馆举办过的书法展览数量很少,因为书法之于美术馆要求更为严格,也需要艺术家具有更深的专业功力。方老师不仅自己创作、写作,而且桃李满天下,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方老师的书法正如傅雷先生所说的“往深处去”,并在深处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书法艺术在今天的中国魅力犹存。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
杨立华教授的发言别开生面,他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元气元声谈起,比如五言、七言近体皆有此渊源。杨老师接着说,任何艺术形式在其最初创制的时代,要素都极少,所以体现的是其艺术形式的最基本规律。书法亦如此,从篆隶到行草再到楷书,都有其“元气”和“元声”,无论后代如何创新发展,不可能背离其元气元声,如果背离,则非俗即魔(魔怔)。建勋书法和篆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有元气元声。
展览作者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建勋
展览作者方建勋致辞,感谢嘉宾、同道和好友前来开幕式现场,感谢自己的知遇恩师吴志攀教授和朱良志教授,感谢北京画院为自己这个书学晚辈举办个展。方建勋表示,说起师承,北京画院的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先生还是其祖师爷(授业恩师黄惇的老师陈大羽是白石先生入室弟子),今天特别有幸与白石先生的展览同期在画院举办。
汪朝辉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原政委、中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方向先生
汪朝辉与 北京大学书法系博士生导师 方建勋教授合影
方建勋回顾了自己这三十多年来学习书法的经历和感受,一是原地徘徊感,有时候感觉良好,有时候感觉又回到原点,不过一年半载后对比先前旧作,又能看出进步;二是无常和未知感,在落笔之前,尤其是行草书,几乎无法预测一幅作品会写成什么样,每次都像探险,偶然性很大。而且十年之前,完全不知道今天自己的书法写成这样,从现在起,十年之后写成什么样,仍然是个未知数;三是感受美好,长期研习书法,每天沉浸在历代书法之美,会保持着内心愉悦。很享受与大家分享这份愉悦,通过作品、写作和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张欣怡
开幕式由张欣怡女士主持。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方建勋自2020年以来创作的一百三十余件书法、篆刻作品。方建勋在书法创作上潜心修习,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得心应手,笔法精到、结构多姿、线条优美、富有节奏感,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审美感。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更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方建勋的篆刻新作,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印解庄子》中的系列篆刻作品首次展出。六十余方印章,是方建勋从《庄子》中汲取灵感,用三年时间陆陆续续篆刻而成,鲜活灵动,率意烂漫。从这个系列作品,可以看出方建勋在篆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不离古典,推陈出新。古玺样式、汉印样式只是外在形式,核心在于表达他自己的审美,收放自如,宏大苍莽。他以自己个性化的篆书入印,精心布置每一方印章的印面章法,营造一印一世界的独特意境,最终又归于自然。
此外,作为北京大学书法专任教师,方建勋一直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传播书法艺术与书法鉴赏美学。方建勋在北大开设的《书法审美与实践》课程,从书法史、书法审美、书法技法等几方面,引人步入一个浩瀚广博的书法艺术世界,其教学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量累计上千万,对书法文化与艺术的传播影响深远。
开幕式花絮
作者简介
方建勋,现为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有《中国书法十五讲》《中国书法通识》《行书的故事》《临帖九讲》《印境》等,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淳化阁帖杯》二王系列书法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曾赴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讲授书法篆刻并举办作品展,并在《光明日报》《中国书法》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三十多年来,方建勋坚持书法日课,对书法与篆刻的创作有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同时融入了个人的理解和创新,在当代书法和篆刻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部分展览作品
安时处顺
34mm×34mm×65mm
不系之舟
34mm×34mm×76mm
游心于物之初
55mm×35mm×40mm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30mm×70mm×30mm
大宗师
40mm×40mm×49mm
和之以天倪
50mm×50mm×50mm
日月自明
30mm×30mm×102mm
无待
35mm×30mm×50mm
心斋
32mm×17mm×32mm
以造化为大冶
30mm×30mm×95mm
人与天一
30mm×30mm×110mm
吾道一以贯之
128cm×22cm
商周金文八品
48cm×48cm
种草
34.5cm×138cm
临汉金文
230cm×26cm
《古诗十九首》
180cm×50cm×4
节临《西狭颂》
230cm×52cm
心经
69cm×138cm
临《中岳嵩高灵庙碑》
265cm×69cm
《徐渭集》选录
47cm×47cm
《祖堂集》选录
32.5cmx22cmx16
今古文章只在东坡鼻端定优劣
一时人品却从嗣宗眼内别雌黄
180cm×32cm×2
徐渭《评字》
138cm×69cm
录《二十四诗品》之“疏野”
138cm×69cm×3
尚友千古;藏名一时
138cm×34.5cm×2
北大人文教室书法研修班备课稿
32cm×48cm
《八大山人书法》备课手稿
34cm×25cm×4
钓因鹤守 果遗猿收
75cm×23cm×2
情挚能交知己友 心清好读等身书
138cm×17cm×2
节录庄子《逍遥游》
182cm×31cm
临怀素《论书帖》
138cm×69cm×3
录东坡词一首
138cm×69cm
吾心即宇宙
67cm×35cm
笔墨当随时代 雅俗更在灵魂
138cm×17cm×2
录黄庭坚词一首
47cm×188cm
门与白云齐
138cm×34.5cm
临《商尊》铭文
17cm×92cm×2
吴镇诗题《松石图》一首
17cm×92cm×3
《庄子·田子方》节录
34cm×24cm×30
夜游古桂柳运河记
34cm×20cm×10
临右军书
15cm×40cm×3
录米芾《西园雅集图记》
33cm×180cm
二十四节气
34cm×20cm×24
《画禅室随笔》选录
25cm×18cm×18
录李白 《将进酒》
10cm×110cm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写意——方建勋书法篆刻展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4年8月14日至8月18日
展览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展厅
文字
王霄梅 梁云
摄影
孟雯 陆小晖 毛方圆 胡迟 耿庆斋石传芬
编辑
李妍眉
壮士,请留言!
方建勋:看碑读额
方建勋:临帖的“形”与“神”
兴到笔随——方建勋书法篆刻展
暨学术讲座在深圳成功举办
(责任编辑:admin)